“焚书坑儒的真相”虽然是“焚诗书、坑术士”两个事件,但其内在却有一定的联系,此事的导火索虽然是前213年一次宴会上的辩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秦始皇在尝试以柔和手段促进文化融合失败之后,为了促进秦文化与东方列国文化融合,所采取的一种更为激烈的手段。下面,简单叙述一下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国高层曾就如何治理国家进行了讨论,当时丞相王绾提出延续周王朝的分封制,且得到了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但时任廷尉的李斯却认为应该加强中央集权,全面推行郡县制,避免重蹈周朝覆辙。李斯此举与秦始皇不谋而合,不久后李斯开始担任丞相。
△李斯
为了使天下真正得以统一,秦始皇和李斯两人不仅全面推行郡县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促进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方面的统一,但由于天下长期分裂,各国文化、政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新政推行极为困难,因此促进文化统一也已经势在必行。
或许是担心强行镇压会造成更加剧烈的反弹,秦始皇一开始采取了怀柔政策,他一方面尝试接受楚文化、齐鲁文化等六国文化,意图促进秦文化与山东列国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则设立“博士”职位,邀请六国士子前来任职,意图通过让他们参与议政而获得他们的理解,从而影响对六国故土的改革,加速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秦始皇
然而,秦始皇容纳六国文化首先遭遇阻力,他虽然公开接受了五行始终说、泰山封禅论、受命于天说等不同文化学说,但却并未改变各国文化之间的冲突,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秦始皇遵循齐鲁文化而“泰山封禅”,却反遭山东儒生讥笑。
而担任“博士”的士子们对于秦始皇的努力也并不领情,他们不仅在参与政事方面极为怠慢,在提意见时一言不发,却总在私下对新政进行各种非议。
△秦始皇建立“博士”制度
对于遭遇的阻力,秦始皇选择了忍耐,他试图利用时间来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隔阂,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种隔阂是如此的坚固。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导火索,便在这种背景下悄然到来了。
咸阳宫宴会争论,“焚书”事件爆发根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设宴,七十余位官吏、博士列席。宴席开始后,仆射周青臣首先上前颂扬了一番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此时的宴会气氛还尚属融洽,然而随着淳于越的出列,气氛开始急转直下。
△始皇帝在咸阳宫设宴
担任“博士”的齐人淳于越上前,对秦始皇说道,“臣听说殷、商统治天下一千多年,皆因分封子弟功臣来辅佐自己。而陛下您坐拥天下,您的子弟却仅是平民百姓,如此一旦出现齐国田常、晋国六卿那样弑君夺权的大臣,在没有人辅佐的情况下,您靠什么来相救呢?不遵照古人分封天下而能够长久统治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如今周青臣又当面阿谀奉承陛下,这是在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应该做的。”
《秦始皇本纪》“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虽然不悦,但却并未当面驳斥,而是将这种言论交给了臣子们来讨论。
△李斯对淳于越进行了驳斥
丞相李斯立即出列,驳吃道,“即使在五帝时期,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商、周时期的制度也不是一代代沿袭的,均采取了不同的制度来治理国家,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造成不同,而是根据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所导致的不同。如今陛下开创大业,建立万世之功,这本来就不是迂腐的儒生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情,这真的值得效仿吗?那时候诸侯相争,这才大量招揽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经平定,法令统一,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业生产,读书人则应该学习各种法令。如今儒生们不学习当朝法令反而要去学前朝的,竟还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臣李斯冒死禁言:先前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言语间均是借古讽今,矫饰虚言挠乱实际,人人都喜欢以自己的所学知识,用来非议朝廷建立的各项制度。陛下您已经统一了天下,就是通过分辨黑白而确定的。可是他们还是只顾学习各自学派的知识,等各种法令一下达,就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而进行非议,在朝堂上就在心里非议,出了朝堂就去街头巷尾进行讨论。夸赞君主是为了名利,提出异议则是为了抬高自己,带头制造诽谤言论。像这样如果不加以制止,轻则君王威势就会下降,重则便会形成党羽。臣以为应该予以禁止。臣请求应该命令史官把非议秦国的都烧掉。除了博士官署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命令各地官员负责收集烧掉。有敢在一起一轮《诗》、《书》的处以死刑,议古论今的满门抄斩。如果有官吏知道却不上报的,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后三十天内没有烧掉的,处以黥刑(脸上刺字)之后罚去筑城四年(城旦之刑)。而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记不在去除之列。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本纪》“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听完之后,便同意了李斯所请,下令道,“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焚诗书”行动便开始了。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
故而,焚书可以说是秦始皇在尝试以怀柔政策融合秦文化和列国文化失败之后而采取的激烈手段,是秦始皇为了各项政策顺利推行采取的必要之举。
术士非议朝政逃走,秦始皇怒而“坑术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也就是“焚书”事件爆发后一年,当时极受秦始皇重用的两位术士侯生、卢生跑了,而他们逃跑的原因竟然是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和贪恋权力,因此不想给秦始皇找仙药了。
△侯生、卢生
对于两人提出的理由,显然只是托词而已。两人逃跑的真实原因,应该是根本无法找到仙药,怕秦始皇因此治自己的罪,而之所以说出那段大义凛然的话,只不过是为了增加名气和生存的需要。
他们逃走之后,秦始皇大怒,说道,“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杀咸阳所有术士
也就是说,秦始皇一年前刚刚下令焚书,对非议朝政的人处以重刑,如今两个术士而已,自己平时对其甚是重用、赏赐甚厚,如今竟然敢再度非议朝政,对我进行非议。于是,一怒之下,秦始皇下令将还在咸阳的术士460余人全部处死。
以上便是《史记》中记载的“焚书坑儒”事件,此事发生的时间已经是秦始皇统治的晚期。显然,秦始皇对于怀柔政策失效,并未取得成效甚是不满,这才采纳了李斯的意见使用雷霆手段。
而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秦始皇长子扶苏劝谏了几句,结果被秦始皇一番责骂,就此罚去蒙恬所在的边郡,负责监督建造炒成去了。
[热门综合]编辑:凹凸曼2025-08-07
大街上的人体模特随处可见,我们早已经见惯不怪了,但是如果告诉你橱窗里的模特全都是真人尸体做成的,会不会一下子毛骨悚然!!帕斯卡拉干尸新娘便是一个有着争议的鬼娃新娘,这是一家婚纱店的模特,…… 查看全文>>
[热门综合]编辑:喵猫2025-08-07
对鱿鱼,可能很多人们认为这只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类物种,实际上,鱿鱼还是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种群,包括在分类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现在所出现的洪堡鱿鱼,更是成为了目前海洋中的致命物种,主要还是…… 查看全文>>
[热门综合]编辑:凹凸曼2025-08-07
我们都知道,每个月份的星座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一个月份一般都是有两个星座。那么二月份是什么星座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2月份的星座是什么二月份的星座有两个,即水瓶座和双鱼座。…… 查看全文>>
[热门综合]编辑:老脆2025-08-07
林正英作为僵尸片的鼻祖,说实话他对这个题材电影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甚至在林正英去世后就没有人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把僵尸片给拍火了,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林正英去世这件事情裹上了一些传奇色彩,…… 查看全文>>
[热门综合]编辑:凹凸曼2025-08-07
异地恋见面趴在身上下不来了,回酒店很疯狂:异地男朋友见面一直想要:第一件事情开宾馆,第二件事情还是开宾馆。然后……然后大家都懂得。异地恋见面当然是要把平时不能做的是一一做完…… 查看全文>>